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

时间: 耀聪11 分享

  导读:孝文帝还参照东晋南朝的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按姓氏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皇族以下,第一位为鲜卑族姓丘穆陵氏,改汉姓为穆;第二位为鲜卑族姓步六孤氏,改汉姓为陆;第三位为匈奴族姓贺兰氏

  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姓氏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一律改为汉姓。所改之汉姓,就是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拓拔宏的鲜卑拓跋部为本氏首姓,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黄帝,而皇帝依据土是黄色得名,作为皇帝的后裔,据此鲜卑皇帝的拓跋(皇天厚土)姓氏就是出于对黄帝的敬重和对“土”的崇拜由此而生。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孝文帝带头将拓拔姓氏改汉姓为元,作为鲜卑的首姓。

  孝文帝还参照东晋南朝的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按姓氏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皇族以下,第一位为鲜卑族姓丘穆陵氏,改汉姓为穆;第二位为鲜卑族姓步六孤氏,改汉姓为陆;第三位为匈奴族姓贺兰氏,改汉姓为贺;第四位为鲜卑族姓独孤氏,改汉姓为刘;第五位为鲜卑族姓贺楼氏,改汉姓为楼;第六位为鲜卑族姓勿忸于氏,改汉姓为于;第七位为库莫奚族姓纥奚氏,改汉姓为嵇;第八位为鲜卑族姓尉迟氏,改汉姓为复姓尉迟。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使得胡汉贵族融为一体。这次姓氏改革,共有100余种鲜卑姓改为汉姓。其中,10个皇族宗室姓氏全部改变,除帝姓拓跋氏的元作为首姓与鲜卑十位显赫门阀大族的汉姓以外,其他还有纥骨氏改为胡姓,普氏改为周,拔拔氏改为长孙,达奚氏改为悉,伊楼氏改为伊,丘敦氏改为丘,侯氏改为亥,乙旃氏改为叔孙,车焜氏改为车、若干氏改为苟,拔列氏改为梁,等等。

  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独孤→刘姓

  丘穆棱→穆姓

  步六孤→陆姓

  贺赖→贺姓

  贺楼→楼姓

  孝文帝的姓氏改革使鲜卑族与汉族在文化习俗上泾渭分明的天然障碍被拆除,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争取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其力排众议、勇往直前的汉化措施成为民族融合的千古佳话永载史册。

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

导读:孝文帝还参照东晋南朝的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按姓氏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皇族以下,第一位为鲜卑族姓丘穆陵氏,改汉姓为穆;第二位为鲜卑族姓步六孤氏,改汉姓为陆;第三位为匈奴族姓贺兰氏 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知识青年为什么要上山下乡

    引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是中国政治、经济非正常发展的产物。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是什么

    编者按:否决权的行使 历史上大部分的否决权都是由苏联所行使。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是行使否决权最频繁的国家。 在阅读书报或看电视时,会遇到安理

  •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编者按: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

  • 新青年杂志的介绍

    编者按:《新青年》的这一改革方案最终未能实行。任何改革的实行都并非易事,由此可见一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新青年杂志的介绍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

2093 lb彩票官方网站-lb彩票登录入口-app下载地址【官网】